舞室,我非聂隐娘。
张琴待鼓曲,我非汉女沧。
愿言梦游仙,飘然驾鸾凰。
桃花春浪碧复碧,轻云飞越过三湘。
如乘蝶翅下瀛海,六铢衫底行鸳鸯。
采采朱兰翠水浦,紫琼碗里烹霞光。
青禽化却鹦鹉榼,金盖剪作芙蓉裳。
丹颜漆发独难老,广寒天阙随翱翔。
吁嗟乎——
神仙殇去已几许,空劳服食求琼浆。
一时尸蜕等秋草,谁治金棺葬玉房。
不若遁世饮醇酒,醉消三万六千场。】
王锡琛几分出神地重复末句:“不若遁世饮醇酒,醉消三万六千场……”
贞仪侧躺着,脑袋靠着坐在那里缝衣裳的桃儿,睡得十分怡然。
橘子紧挨着贞仪,眯着眼睛也在打盹儿。
王锡琛拿着那篇灵气超然的诗文,看着船头熟睡的女儿,眼底俱是憾色。
他不由又想到三日前,同女儿谈及江南文人们为皇帝下江南所赋之诗词文章,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贞仪笔下竟显出抨击的鲜明颜色来,以《五色鹦鹉》为名,借鸟喻人,诗曰:
【镂错奇毛共讶看,陇禽一种致应难。羽仪漫混朝阳凤,空有文章眩外观。】
这是堂而皇之地抨击那些诗词文章花团锦簇华而不实,不言实物不书实事只知附庸风气。
王锡琛彼时愣了好大一会儿,他甚至有些恍惚地想,他好端端地一个书香女儿,怎突然变得这样“尖锐”了?
而此时再看手中这篇酒后诗,王锡琛方才意识到,他的女儿并不是突然变得尖锐了,而是在这漫长的远游路上,在这挣脱了大半拘束的成长途中,终是慢慢显露挥洒出了她原本的狡黠与锋利本性。
此外,王锡琛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样的狡黠与锋利必然是源于过人的天分与悟性。
父亲生前对贞儿的另眼相待从不是没有缘由的……只因是女儿家,他这个做父亲的便一直未曾真正去正视女儿的天分。
可即便正视了,又能如何?
好一会儿,王锡琛才心情复杂地折返船舱内,他弯身来到女儿的书箱前,几只书箱堆放,被贞仪当成了临时的书案,上面摆放着一沓稿纸,拿镇纸压着。
王锡琛盘腿坐下,将那篇新诗放在一旁,翻看起那些稿纸。
他知道,女儿近来在琢磨为女子立传刊书之事。
此事是贞仪和钱与龄在来信中敲定的,也不知是谁先提及的,总之二人是一拍即合了,贞仪从去年腊月便开始着手此事,搜罗探寻当朝以及前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