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会想,若是瑾娘还在世,如今倒不知要忧愁到何等地步,只怕是寝食难安的。
贞仪无意议亲,但也少不了上门提亲的人家,只是始终没有能让王锡琛满意的,他有时会觉得这是否也是一种天意?或许他可以将女儿留在身边更久些,或许他们一家三口能避得过这世间种种规则的锋刃。
经历了这样多的事,他已不奢求能光耀门楣大富大贵,也无意无力再续弦生子,只想平淡安宁地守着一双女儿度日……如今这样的生活就很好了。
看着为喜好而忙碌的贞仪,王锡琛偶尔甚至会觉得做个女儿家也好,天文历法并不被朝廷鼓励学习……而无法入仕的女儿家注定局限多,途径少,声音弱,便也不至于因这份喜好招来别有居心的针对。
王锡琛对天文了解不多,对贞仪走到了哪一步也并无概念,因此从某些层面来说,他的想法便难免简单了些。
这一年是乾隆五十八年,西方大不列颠王国派遣使团远渡重洋,以为大清皇帝祝寿之由,想要展开一场帝国之间的平等交流。
但已年过八十的大清皇帝无法平视夷狄之国——天朝上国何其尊贵,荒服之外,无非番属,悉我从仆也。
这场交流注定不会顺利愉快,而其中的政治曲折是贞仪远远无法触及的存在。但随着以乔治·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入清,一些西洋抄本辗转流传开来,其中几篇与天文学相关的论述流入了金陵,贞仪见之,视若珍宝。
从其中一篇论述上不难看出,地圆论在西方是早已公认的事实,而贞仪失落地发现,自己身边许多人,连同大伯父在内,仍无法相信脚下踩着的“地”竟是圆形的。
这蒙昧而落于他人之后的氛围令贞仪心中升起无名的迫切焦急。
可这份落后并非天然不如人,相反,早在东汉时期,张衡便在《浑天仪图注》一书中支持过地圆说。然而在经过历朝历代的洗礼之后,这说法仍未能被大多数世人接受。
这与前朝禁止天文历法在民间流传的举措不无关联。
王锡瑞作为读书人,也是曾听说过地圆论的,只是他不免疑惑:【倘若脚下是为球体,通体皆圆,那为何下半部分的人却不会掉落下去呢?】
贞仪笃定地告诉大伯父,无论处于哪个方位的人头顶皆顶着天,脚下都踩着地,并无任何差别,在浩瀚宇宙中,并无上下之分,也不存在哪一处是正中之位。
这样的解释在橘子听来是理所应当的,地球是圆的,这很难理解吗?猫都明白。
但王锡瑞几乎瞠目,只觉无法可想。
贞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