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的评审也会更专业,不乏业内大佬,名单会对外公布。
周达非不是太关心评审的事儿。
他的习惯是:拍的时候竭尽全力,拍完就不再多想。
短片送去电影节参审后,周达非就没再为它操过一分心了。
他永远是向前看的。他的精力、注意力和情感,已经被一起投进了下一部作品里。
尽管他自己也不能确定下一部作品一定会有。
-
杨天去电影节当评审,临走之前不死心地又来找过裴延一次,还是想拖裴延一起去。
然而他嘴皮子都磨破了裴延也还是没什么反应。
“你真不去啊?”杨天叹了口气,“我还以为这个电影节对你是有些特殊意义的。”
“有吗?”裴延正在看一本书,闻言皱了下眉,过了会儿才反应过来,“哦。”
“特殊意义谈不上。”
“.........”
杨天在裴延对面的沙发上坐下,“我听内部人士说今年有个片子很明显是致敬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你不是很喜欢他吗?我记得你毕业论文都是有关他的。”
裴延摩挲着纸页,片刻后翻了过去,语气平静,“是。但我不会为此去当评审。”
杨天走后,裴延又一个人在客厅里坐了很久。
当杨天提起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时候,他有一瞬间的振奋。
可很快,裴延的振奋就渐渐熄灭,转而被担忧取代。
他并不希望这部致敬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短片是周达非拍的。因为周达非曾经最大的问题就是被自己对大师的喜爱束缚住了手脚,而盲目的模仿是没有出路的。
如果一部短片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致敬已经明显到了一眼能看出来的程度,那么导演本人的风格和意志就几乎毫无体现。
裴延认为,它无疑是失败的。
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