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闷,不过好在稻子快要收割,能勉强解一解燃眉之急了。
第一批秋茶出来,紫芸毫不犹豫给邹德昌送了一包,邹德昌嘴上说破费了,心里则十分高兴。这清莲茶的味道比龙井也毫不逊色,这么一包茶叶,若是让他花钱去买,只怕要肉痛好多天。
邹德昌在这里呆了十多日,主要是选拔了新的师爷,以及等候新县令到任。否则奉县群龙无首,迟早会出乱子。
半月后,在清莲山庄一片热火朝天的收割稻子时,新县令终于赶过来了。
新县令叫盛源,已经接近四十岁,因为会试时向邹德昌请教了几个问题,所以也算是邹德昌的学生了。后来盛源中了进士,虽然只是三甲后面几名,但总算榜上有名。
他被赐予同进士出身,这两年都在一个中等县担任县丞,职位只有八品,这次被调过来担任知县,但好歹是正七品,也算升官了。
新县令到来那日,百姓争相围观,就连紫芸等人都去了县衙,以示庆贺。这可是奉县未来的父母官,谁也不希望在一开始就把他得罪了,特别是紫芸这样的商业大户,更是要与盛源搞好关系。
紫芸毫不吝啬又献上了清莲茶,此外还有最新织出来的几匹锦缎,一半送给了邹德昌,另一半则送给了盛源。
最近蚕开始结茧,织绣小院的姑娘们终于可以放下麻和棉花,开始织蚕丝了。绣娘们紧赶慢赶,终于在盛源到来前一日,织出了这么几匹锦缎。
这些锦缎若是拿出去卖,整个奉县只怕少有人买得起,但紫芸目前还没有售卖的打算,除了送给这二人的,她还得留着给英王妃。
邹德昌和盛源对她的礼物很满意,但坚决要付她银子,否则就不收。紫芸无奈之下,只好收了一半银子,也更为二人廉洁的品行而开心。
邹德昌离开奉县之后,奉县并未因此恢复平静,新上任的县令一来就烧了三把火,开始大刀阔斧废除这里旧的恶习,推行新政令。
他还大力支持发展经济,对紫芸的清莲山庄尤为支持,自从清莲茶红火以来,前往奉县的客人便络绎不绝,为客栈、饭馆、茶馆等地带来了明显的收益。
而要说谁最开心,大概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