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看到方默南进来,“睡醒了。”六子把脚放下道。
“嗯!这回可睡醒了。”方默南坐到六子的对面笑着道。
服务生很快上来一杯清茶放到方默南面前,悄然的退了下去。方默南端起清茶抿了一口,润润嗓子。她放下茶杯,看了一眼六子的书皮,清代《文明小史》“你还看这个。”
“怎么不行啊!”六子瞥了她一眼讪讪道。
方默南笑而不语,心里腹诽想不到他还有愤青的潜质。
《文明小史》以1900年庚子事变后处于动荡、变革中的社会为背景,广泛深入地描写了西方文明引进华夏后被接纳、抵制、扭曲的过程,揭露了清廷官吏的守旧、昏庸,以及假借维新之名图谋升官发财的社会风气。反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社会各界的丑恶与虚伪,表现社会上各种新旧思想的矛盾冲突,既谴责政府,又谴责了一些反政府的人物,全方位地表现了一个封建社会的腐败肌体蜕变时期的骚乱与躁动。
这本书里方默南就记住一句,“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诗云,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意即你秦始皇焚书坑儒是整错对象了,真正能翻得了天的不是读书人。
所以,后来的帝王学聪明了,虽然偶或还有文字狱,但是真正聪明的帝王却开始主动劝化世人抓紧读书,当然最好还能通过科举考试,让所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 中。说这话的就是著名的唐太宗,他以此手段鼓励世人求取功名,最大化地把刘邦项羽之类的不读书人转化为读书人,尽可能地消除了潜在的对立隐患,所以后来即 使篡党夺权的则天武后仍然非常识时务的把科举制度推向高峰。宋真宗还丢出了 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车如簇这样的诱饵,简直就像传销一样,深入骨髓。
其实放眼今天,坐拥香车美女者,几人真是读书人?甚 至后来铁骑入关的满清帝国,也有开明如康熙者推出博学鸿辞科,诱导你多读书少添乱,其主导思想都如出一辙。这其实恰是古代帝王之术的最高境界。
其实,自古及今,读书人远比不读书人更渴望成功,然则,何以读书到秀才,啥也闹不成呢?如清人黄景仁所说,十有八九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