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喷发似的,倪宝红看着面前他们俩聊的那个热乎劲儿,摇头轻笑,比他们刚才聊游戏还狂热。
六子起身出去,端来两杯蜂蜜水回来。
对讲机这玩意儿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可是风光了一把,正是从对讲机开始,很多人接触并开始投身到电子行业中来,这批人有很大一部分成为后来电子行业的佼佼者。也正是由于对讲机,许多企业完成了初期的资金积累和对市场的了解,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销售网络。一直到对讲机开始走下坡路,由其延伸出来的天线、安防等行业仍在继续为电子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并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对于对讲机后来的没落,很多人都表示惋惜。在全盛时期,每翻开报刊杂志,对讲机的广告铺天盖地。如果连续两天没有在报纸中缝看到对讲机的广告,大家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当时对讲机厂满满都是,你拎个包到通讯器材街买几把对讲机回家,研究个把小时,你也可以是个小行家,然后找几个人,或自己就能办个厂。因为对讲机生产的易于模仿,使得一时间某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可胜数的对讲机生产厂家,而电子行业也由此开始迅速发展,企业的原始积累和营销网络也在此时完成了。
然而,也正是由于简单模仿的特性,加上经营理念的落后,使对讲机逐渐停滞不前。企业家在拥有广泛的市场需求,钱似乎也来得太容易了,很多企业主也就安下心来,依靠着前人研发的老技术重复生产,并没想到要创新。
不过发展到后来,没落的对讲机又焕发了第二春。
这些军工方面的专业人士,长期跟无线电打交道。差的就是有人捅破窗户纸,指明道路。更别说军用品的质量,那是没得说。
没办法以往都是上级下单子,军工厂制作,军事机密,从来不多问一句,属于来样加工。一下子推向市场根本找不到民用的定位,民用需要什么。
所以只能那热往那挤!
对讲机就是他们原始资本的积累,销售网络的铺开,针对对讲机的功率、外观等多方面的不足进行完善。
3公里内可以自由通话、外形的日渐美观、不需支付任何通话费,使很多人在外出、登山以及父母联系孩子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