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们更是一项极好的运动,对提高身体的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耐久性、平衡性、力量性等都有很大的益处。即使是体弱多病的人,也可适量踢毽,有助手恢复健康与增强体质。
家家都有大公鸡,逮几根羽毛还是容易的哦!”
“对啊!可比去健身中心要好多了。”林奶奶笑着说道。
“这毽子,源起汉朝,盛行于唐宋。明朝时出现了正式的踢毽比赛,到清代末年,这项民间运动达到鼎盛。”陈医生说道。“南丫头说的不错,经常进行这项活动,可以活动筋骨,促进健康。在帝都,踢毽子还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翔翎。
踢毽子不仅用来锻炼身体,还作养生之道,而且把踢毽子和书画、下棋、放风筝、养花鸟、唱二黄等并提。足以见它的普及程度。”
林老爷子道,“这踢毽子是从顽童们模仿女巫跳大神踢鬼开始的。顽童们拣来一把鸡毛,扎成象征‘鬼’的头发的一束,你踢过来他踢过去的取乐。
老人们感觉到这种玩法新鲜有趣,既活动肢体,又驱鬼辟邪,就帮着顽童们把鸡毛在铜钱眼上固定下来,而且也跟着踢。
听说是踢‘鬼’,大人们都来凑趣,由于是抢着踢,就从不同的角度踢出了多种多样的姿势。这种玩法很快流传开来,从孩子们的嬉闹中竟踢出了一项久盛不衰的群众性健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