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一下子都安静了许多,再无半点动作。几个圣人也都没有什么动静,似在默默的维护着这种虚假的和平。
圣人的事,人族自然不知道,依然按照固有的轨道前进。先是太丁传位于帝乙,帝乙在位以仁德治天下,励精图治,兵戈不起。国力得到极大的恢复。帝乙生三子,长曰微子启;次曰微子衍;三曰寿王。微子启、微子衍两个,仁德有余,孔武不足。帝乙常忧二人不足以慑服群臣,难成大事。
后帝乙游于御园,领众文武玩赏牡丹,因飞云阁塌了一梁,寿王托梁换柱,力大无比,威震群臣。帝乙心甚喜,自认寿王可震慑八方,重振殷商之大业。暗使人将其意现于大臣。首相商容、上大夫梅柏、赵启等大臣共三十余人上本立东宫,帝乙复聚群臣商议。众臣尽知其意,尽道寿王之好处,故立季子寿王为太子。
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群臣随即拥立寿王为天子,名曰纣王,都朝歌。
于是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大甲六十余万,兵精粮足,威震天下。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宫元配皇后姜氏,西宫妃黄氏,馨庆宫妃杨氏;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
纣王坐享太平,得先王之基业,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
这纣王得了王位,却是帝乙失了算计。其时大商虽然称得上强盛,但毕竟连年用兵,虽然经几代君主励精图治,但终是未曾缓过气来。就如同大病初愈的巨人一般,还得调养一番才是。
若是微子启,微子衍两个,定然以仁德治天下,天下自然大治。可纣王哪里是那守成之主?他既有勇力,自然不甘于寂寞,少不得再动兵戈。
纣王七年,春二月,忽报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
纣王闻报大怒,便欲亲征。时有太师闻仲在侧,闻言暗惊。你道为何?盖因北海一地,虽然民风剽悍,但也不是那种不服王化之人。怎地突然反叛?更何况那袁福通也不是狂妄自大之辈,他也该知自己的实力,怎地会如此不智?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