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不同,需要去新疆记录在册,所以留他在河西走廊却不容易。
幕僚王宇得知曹跃的顾虑,笑道:“何必如此麻烦,那饶应祺和张荫恒彼此熟识,曾经合作与俄国谈判,应该是不会为难张大人。等张大人路过河西走廊,我们花一些钱让他留下来,便说他生病难以行走,只能在河西走廊养好病再去新疆。至于什么时候养好病,那就看朝廷的意思了。”
曹跃哈哈大笑道:“好,好,如此办法最好。”他将这个办法告诉胡聘之之后,胡聘之哈哈大笑说此举当真不错,只是那张大人不知能否配合了。准备一番之后,胡聘之带着学生和五百士兵踏上了前往河西走廊的旅程,成为曹跃的治下文臣。曹跃手下有军官,有赚钱的商人,只缺少治理的文官。他需要能够帮助他守天下的文官不是那种学八股文只会忠于皇帝而阿谀奉承利令智昏的官员,而是真正懂得帮他把地盘治理好的实干家。
从这方面来说,胡聘之、胡光起、张荫恒甚至邓洲等人才是符合曹跃心中官员的人,曹跃承担着风险,如果慈禧深究的话,他会被逐渐的打击蚕食,但曹跃有把握的是,他可以利用慈禧狂妄地与八国宣战的机会,让自己做大。让慈禧对自己无可奈何,就像东南互保,慈禧无法对各个总督干涉一样。
陶模并不是曹跃心中认为的好官员,陶模此人会做官,懂得官场规律,有时候痛下决心毫不犹豫,但是陶模不会治理。陶模手下的甘陕两省迄今为止没有什么改进,这两年内,陶模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帮助曹跃大军出击的时候解决了后勤问题。陶模当然对他很好,曹跃对他也非常感激,但如果有可能,曹跃绝对会让陶模做一个财神爷——供起来吃喝而已。
随着张荫恒也被流放,慈禧开始在全国清算维新党,曹跃和陶模也接到了清算维新党的诏书,而随着光绪被囚禁于瀛台,维新党再也没有机会翻身了。亏得曹跃暗中收留维新党官员,秘密接走,同时随着大量被罢黜的维新党官员进入河西走廊,反倒让河西走廊所在地甘肃西部成为文学圣地。
甚至四川学者廖平跑到甘肃肃州开办了报纸《河西杂论》,专门在上面讨论学问和一些治理天下的道理,康成向曹跃询问,如果这《河西杂论》传出去,被京师的人知道了怎么办?曹跃也有些担心起这些学者们搞出什么事儿影响自己的大忌,于是对胡聘之说着《河西杂论》暂时不能办了,起码在光绪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