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p;军帽定制交给了纳兰晴的纺织厂,而两百万套军服这种大生意西北是没有人能够接得下来的。所以曹跃找到了将生意交给山东商人和上海商人合力吃下去。
清末中国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有三个地方,第一处是山东,第二处是江南,最后一处是江北南通。
其中山东的鲁商正是依靠着纺织业发展起来,百年之后一部电视剧《大染坊》便是以鲁商的发展史作为基调拍摄完成。鲁商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中不如晋商、徽商、浙商那么辉煌,甚至名气还不如陕商响亮,但是在民国时期,鲁商还是绽放了异样的光彩。鲁商团结,极少内斗,讲究有钱大家赚,有财大家发。因此曹跃找到鲁商,主要原因就是鲁商能够快速地生产。
而江南纺织业则拥有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在南通尚未发展起来之前,江南纺织业包括了原来的江宁、苏州、杭州等三大清朝纺织局,后期则发展出来各大纺织企业,甚至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江南纺织业超过全日本,到日日本纺织厂纷纷倒闭。
最后便是江北南通的纺织业,其主要便是张謇的大生纱厂,但一战后期随着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将主要注意力从军工转向民营,亚洲纺织业出现了重大危及,而张謇又在商战中战略性失误,盲目创办银庄票号,最终导致大生纱厂破产倒闭,江北纺织业从此之后一蹶不振。
现在为止,江北纺织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曹跃将这单生意交给江南纺织业和鲁商一起来做,要求他们在一个月内,务必各自生产十万套。
两家商会也非常重视这单生意,接到订单和订金之后,全力以赴赶工,终于在一个月内交付了总计二十万套血军制式军服。
但他们的军服各具特点,鲁商商会发来的军装款式偏向于使用,布料厚重结实但不透气,江南商会发来的军装更加美观,布料轻便透气,但不耐寒。两种军装虽然大体的款式相同,但细节处各有千秋,也各有长短。
在经过了参谋处的仔细讨论之后,大家认可了鲁商商会和江南商会发来的两种军服,曹跃随后给血军正规军士兵,每人一套军装。
但为了区别正规军和预备役部队,曹跃又让纳兰晴的纺织厂连夜赶工,在领口上加以区别,领口绣上红色领章代表血军正规军,预备役部队没有领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