缮的计划,提出了一些他对修缮工程的修改意见之后,拍板定下了这件事。
然后他就又好不负责的将工地的事情丢给了李焕,自己一溜烟的就跑回了兵营之中,当他一进兵营,就听到了兵营中喊杀震天般的操练之声。
朱彪和李源等一众军官,此时正在分工对新卒展开操练,李源善射,从军中选出了六十人,三十弩手,三十弓手,从县里库房领出了三十张硬弩和三十张硬弓,配发给了这些弓弩手,分别对其展开训练。
这些弓手,皆是一些有一些基础之人,其中甚至不乏善射之人,报名之后,经过李源考验被选出来,成为了弓弩手。
汉军之中,弓弩乃是军中利器,在汉军之中占比很高,而且也以弓弩最为犀利,当年李陵率五千步军孤军深入,出发之时,李陵军中携带了五十万支弩箭,后来遭遇匈奴主力,被数万匈奴军缠住,李陵且战且退,让数万匈奴骑兵对其无计可施,前前后后还被李陵军斩杀数千人之多。
如果不是最后因为李陵军中箭尽的话,李陵就可能成功突围了,何乃最后功亏一篑,惜败于匈奴大军。
可见两汉军中历来都以弓弩为主战兵器,充分发挥远射的威力,所以李琛同样重视县兵之中弓弩手的数量,总共一百五十名新卒,李琛定编了六十名弓弩手,这个比例其实并不算高,正常汉军之中,弓弩手的数量甚至可以高达近半甚至过半之多。
汉人好武,加之其军事组织结构,地方乡里以亭为单位,每年各地都要备寇,对各亭所辖的乡民进行操练,以在遭遇流寇侵袭之时,随时可组织民壮抗击流寇,协助亭长捉拿贼盗。
所以大部分普通黔首百姓,都接受过一定程度的军事训练,其中不少黔首百姓习练过射艺,民间善射之人并不算稀罕,抽选六十名弓弩手不算困难。
这些弓弩手都是有一定的基础的,所以操练起来,也相对并不是太难,无需从最基础进行训练。
李源对这些弓弩手的训练,主要是加强他们服从意识,指点提高这些弓弩手的射技,重点操练的是整齐抛射,这样可以将弓箭和弩箭抛射到更远的地方,可以尽量多的在接敌之前,多杀伤敌军,并且打乱敌军的进攻节奏。
这方面李源很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