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派人赶往并州,命驻守并州的外甥高干率军出并州增援邺城,到邺城和他合兵一处对抗李琛。
但是派人去了并州之后,却久不见高干率军前来邺城助战,袁绍连连派人赶往并州催促高干,速速率军前来,可是派去的人如同石沉大海一般,不见任何音讯。
而此时高干麾下,应该还有数万兵马,袁绍看高干久不率军前来助战,于是隐隐间意识到情况恐怕不妙,高干极可能有背叛他之心,不肯率军前来助他。
这对袁绍的打击非常之大,本来袁绍对于这个外甥寄予厚望,对其十分信任,经略并州,袁绍命高干领兵,可见对高干是何其信任,可是万没想到的是,他如此信任疼爱的外甥,在关键的时候,却会背叛他,拒不率军来救援他。
这让袁绍十分伤心,也备受打击,愤懑不已之下,当即病倒。
袁绍这几年的日子,可没有曾经历史上那么舒坦,李琛就像是一座大山一般,一直压在他的心头,被他视作心腹大患,可是又奈何不了李琛,这几年来,袁绍殚精竭虑试图加强实力,和李琛对抗。
但是苦心经营之下,非但没有拉近和李琛之间的实力差距,反倒是差距越来越大,文韬武略各个方面,他都比不上李琛,他辖地之中,农业、经济始终都无法和李琛相比。
虽然他也夺取了幽州,干掉了公孙瓒,可是比起李琛每次动兵都如同犁庭扫穴、摧枯拉朽的将对手扫入垃圾堆,他仅仅是收拾公孙瓒,就足足用了数年时间,才好不容易把公孙瓒给解决掉。
这些年来,他还不断的对张燕的黑山军用兵,可是张燕的黑山军却屡剿不灭,令冀州西部始终得不到安宁,耗费了他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消耗了他大量的心力。
表面上看他麾下兵力并不少于李琛,但是其精锐程度以及装备质量,还有猛将的数量,都远不如李琛。
李琛这些年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麾下涌现出了大批悍将,而且在李琛的调教之下,现如今不少人都能独当一面,军力鼎盛到了令人仰视的地步。
而且李琛军中各种新式的兵器和战术,不断涌现,大大改变了战争的方式,让他一时间根本无法适应。
&ems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