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沈歆也感受到古代落后的生产力。
庆国以小农经济为立国基础,百分之九十九的百姓职业是农夫,一辈子都在土地上挣饭吃,可辛辛苦苦耕种一年到头来也勉强温饱,没有余钱可用,家里最值钱的可能就是身上满是补丁的旧衣。遇上干旱水灾,靠天吃饭的农夫就没活路了。
容玉神色也复杂:“庆国一直也缺粮,国库经常是空的,每年各地方都上报不少冻死饿死的百姓,中原还算好,江南多水患,瘟疫肆虐,那边的诸侯王们总是向朝廷诉苦求救,可朝廷也无能为力啊……”
“天子和我父亲想过很多办法,不在农忙时征发徭役,农夫种的粮食只收全部的十分之一,这是了不得的仁政啊,在此之前都是十分之五,丰年节俭粮食用来在灾年救灾。同时减去从立国以来就有的人口税,很多婴儿不会因为交不起几个钱的人口税而被父母溺死……”
沈歆越听越是不忍:“还有战争啊,战乱时,农夫无法安稳生活,被迫放弃土地逃难,他们没有粮食,没有钱,只能卖身为奴甚至被饿死。”
庆国不但和世仇宛国打架,还要和自家的诸侯王们打,这要说起庆国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封邦建国,权利中心的北地和中原没什么诸侯,但江南却有大大小小五个诸侯国。
和中国的封建制差不多,中国真正的封建制是秦朝之前,鼎盛时是周朝,周武王打下江山,将土地、臣民授予亲戚、功臣等,称为“授民授疆土”,封他们为诸侯,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受封的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诸侯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分封制的好处在于政权和族权结合起来,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的继承权,建立起严格的等级从属关系。
坏处在于诸侯国日益强大,导致中央统治的削弱,从而逐渐失去对诸侯国的控制。
庆国现在的云氏皇族其实也是以小宗代大宗,取代了打下江山的云氏嫡系大宗。
诸侯们多有不服,时不时闹一闹,想取而代之,都是小宗,凭啥你能成为共主?
云琮那支的云氏小宗祖先一直疲于平乱,近过一百多年征伐,才将北地中原的诸侯除国,将其领土归为国有。
南方的诸侯国实在太远,中央的手伸不过去才善罢甘休,一直到上次庆宛两国交战,江南的诸侯国隔岸观火,云琮才起了削藩的心思。
年轻的沈歆和容玉就给云琮很大的惊喜,他们提出削藩的妙计,容玉中心思想是“分而化之”,沈歆没别的有优点,就是书读得多,直接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