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是暂时现象。
煤炭生产不像其他行业,这是整个国家、社会的工业基础,是一个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型的重要支柱;往小了说,家家户户日常取暖、烧火做饭,都得靠它。所以产量的高低直接关乎民生,哪怕是前几年的阶级斗争也没有外头那么激烈,只要你脚踏实地好好干,这里就是一方大有可为的天地。
另一方面,卫孟喜知道,也是现在的李矿长和张劲松副矿长的功劳,这是两位有名的实干家,尤其张劲松,以后会成为金水矿的书记,他在任期间,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很快把原煤产量翻了两番。
这是直接上过报纸,受过省政府表彰的人物。
张劲松在任那两年,这金水矿是风生水起,生机勃勃啊。可惜没多久,他就死于一场交通意外,李矿长也因心脏不好,无法胜任工作,主动提前病退了。
当年矿区的人们还议论过,如果这两位还在任的话,金水矿的未来不可估量。
当然,现在的卫孟喜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呼风唤雨改变历史走向,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把小日子过起来……却没想到,有时候她不能,她身边的人却能。
挑个黄道吉日,名义上是试营业,其实也没办法敲锣打鼓的开展,卫孟喜就只能搬个小板凳坐枇杷树下削土豆,扒葱,故意做得特别慢,让路过的人都能看到。
可她高估了路人的好奇心,尤其是男工人们从门口过,很少会往窝棚里张望,毕竟能住这里的都是煤嫂,正经人谁会多看工友的老婆啊?即使偶然间看到,也不会猜想这是不是一家小饭馆,毕竟说起小饭馆,众所周知的还是刘红菊那儿。
卫孟喜又不能见一个问一句“要吃饭吗”,因为她问过好几个,人都说不吃,而且跑得还更快了,跟她是吃人的老虎似的。
你就说吧,这怪不怪?
坐了一上午,无客登门,卫孟喜就不等了,她自个儿也得吃饭不是。
原本以为会有生意,卫孟喜蒸了一锅米饭等着,现在她有点后悔蒸太多了,天气热又没个冰箱啥的,很容易坏。
她的米是拿着粮票上粮站兑换的,每次细粮掺着粗粮,细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