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烛光下,一张一张的点着匣子里面的东西。
杨家富裕,杨氏又是家中唯一的女儿,她的陪嫁着实不少。除了金银玉器桌椅瓷瓶那些大件的东西,剩下的压箱的银票、房屋田庄铺子的产契,全都放在这个匣子里。
杨氏数完之后,问平嬷嬷道:“我金水桥边、东水门等处的几间铺子,还有几个田庄,如今都由谁管着。”
平嬷嬷笑着道:“夫人忘了,是我家那口子管着。”
平嬷嬷和其丈夫周海都是杨氏的陪嫁,跟着杨氏从杨家到宋国公府。虽然杨氏不大在意自己的嫁妆,但是管着杨氏陪嫁的周海却不敢不在意,每年都会带着账簿进府向杨氏的汇报商铺田庄的情况。杨氏有时候听,有时候不听。
杨氏想了一下,吩咐平嬷嬷道:“你明日让周海,还有他手底下的那几个管事进府来,带上铺子和田庄的账册,我来问问他们情况。”
平嬷嬷以为是自己丈夫什么地方有了不妥当,忙问道:“夫人,可是周海办事有了什么差漏?”
杨氏忙拍了拍她的手道:“不是,你别担心,我就是想看看我那些铺子田庄经营的情况。”
平嬷嬷这才松了一口气。
杨氏指了指身侧的椅子,让平嬷嬷坐下,接着叹了一口气,道:“我是想着,晖儿是嫡子,以后府里的爵位是他的,他以后没有什么好担心的。雍儿的生母是庄氏,出身上差了晖儿一层,家里也没有多一个爵位给他,我得替他多打算打算,给他多攒点家资。以后不管娶媳妇也好,分府单过也好,手里有钱财才有底气。”
平嬷嬷这才明白,杨氏这是在担心三少爷的以后。但她心里想,凭国公爷对三少爷的宠爱,三少爷的前途前程国公爷必是会为他打算好的,以后未必就会比他的兄长过的差。
不过三少爷是夫人养大的,又乖巧又聪明又会心疼人,归鹤院里没有人不喜爱他的,夫人心里想着他偏爱他却也是人之常情。
平嬷嬷笑着道:“夫人与三少爷感情深厚,有夫人这般替三少爷打算,是三少爷的福气。”
“我是他的祖母,我不替他打算谁替他打算,难道指望庄氏?”
&ems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