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殿之中,按照嘱咐在他生辰时送给他。
内室之中,萧北冥一直守着,直到邬喜来携了起经的僧人,安排丧仪。
回皇极殿的路上,道旁积雪已经化了,新春的桃符旧纸还未褪去,映着灯火,萧北冥一路上有些沉默,却一直没有放开身侧之人的手。
*
正月十五这日,宋骁传邸报回京,他所率人马已至光州,走渡船水路,预计三日之内达矩州城。魏燎陆寒宵二人走陆路,脚程稍慢,但也可在预计时日内达乾马关。
萧北冥用过早膳后便与段桢蒲志林入暖阁议事,近日因北境动乱,燕京流民日益增多,京兆府虽从民间暂征了许多胥吏,依旧有些力不从心,民乱时有发生。
段桢在民间走访,却渐渐觉得这不只是流民之乱,他道:“陛下,臣之前想了个法子解决流民之乱,不仅命京兆府在街头设置粥棚与善堂,更让官府在汴河码头处多为流民供职,但奇怪的是,只有少数流民愿意自食其力,大多数仍只聚在粥棚设立之处,不肯劳作,得到机会便作乱。京兆府欲严管,却怕造成百姓恐慌。”
北境之困早已人尽皆知,眼下人心惶惶,本就是多事之秋,官府也不敢乱动。
蒲志林也道:“这批流民,朝廷出钱又出力,他们却丝毫不为所动,似乎另有图谋,就等着朝廷镇压,揭竿而起,倒是让人颇为头疼。臣多方查证,这批流民一路自矩州来到燕京,应是有人指点。”
萧北冥看了眼方几上的舆图,心中已有想法,他冷静道:“这群流民不过为利益驱使,他们不惧官府的声威,那是因为从幕后之人手中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官府的赈济。从今日起,于城门悬挂告示,若如实举京中为乱者,赏黄金百两,若有义士阻止流民为乱者,赏黄金千两。”
段桢摇了摇羽扇,便知道陛下这次是要借人心不足揪出背后之人,这法子除了费钱,倒是最有效的。
蒲志林有些肉疼,但这次他少见地没有多说话。
到了晚间,萧北冥回偏殿时,宜锦正在着手算这几日云来学堂的支出,不收束脩,意味着学堂没有进项,但是笔墨纸砚,请先生都是要银钱的,若是不计算仔细,只怕学堂撑不了多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