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便听娘亲讲过燕王殿下的故事,燕王如何逐忽兰,定北境,又如何训练龙骁军,爱护百姓,他倒背如流。
娘亲死在忽兰人手中,却也曾受燕王殿下庇佑。
他愿意相信燕王,相信眼前这个姐姐。
宜锦看着这张稚嫩却经风霜磨砺的脸,眼底渐有酸涩之感,她平稳了心绪,揉了揉他的脑袋,“走,我们吃饭去。”
那些流民看到那孩童狼吞虎咽地喝着浓稠的白米粥,吃着拳头大的雪白的馒头,却没有任何不适,渐渐也自觉排队领粥。
人群彻底安静下来,只余流民的队伍在缓缓动着。
不远处的山道密林之中,章太后看着眼前剃了度,模样消瘦的儿子,只剩下心疼。
萧北捷穿着僧袍,神情不悲不喜,唯独看向那粥棚中正在施粥的女子时,眼神微微动了动。
他看向自己的母后,“母后,儿臣不孝,这一年来虽在近处,却不敢探望母后。让母后受委屈了。”
章太后哪里会怪儿子,她道:“只要你好好活着,哪怕与母后终生不见,母后也忍得。眼前你舅舅替你谋划,京中风波诡谲,不宜久留,你自暗道出去,没等到你舅舅的信,就待在石城郡,哪里也不要去。”
萧北捷一一应下,母子二人别无他话。
第36章 遗恨
云来书院的一番辩驳, 很快就在士子中传递开来,有人赞薛妃情真意切,有人贬她不知羞耻, 但流民们却再没有像之前那样激奋。
宜锦与芰荷施粥,分发衣物,她们二位皆是女子,长相可亲, 又并不讲究规矩身份,如家中亲眷嘘寒问暖, 那些流民也渐渐肯与她们平和交谈。
有个老人手里捧着粥,佝偻着腰身坐在山阶上,眼含热泪,“老朽的儿子……,便在龙骁军中。乾马关一战,老朽再无他的消息, 心中有了猜测, 却不肯相信。他今年才十八岁, 风华正茂, 风华正茂啊……”
流民们坐在石阶上,端着饭碗,听闻此言,也各自心酸,默默落泪。
在宜锦身旁那个叫江州的男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