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太多的反省结果就好像拼命为结论找理由似的牵强附会,一点意思也没有。
也许直觉这种事根本就是无法解释的,即使提出再合理的解释也无法证实到底是不是正确答案。
下交流道后开始塞车,在通过第一个十字路口前只能慢吞吞地挪动彷彿消化不良的肠道。终于变暗的天色被陆续点亮的霓虹灯取代,从桃园回台北的一小时车程跨越日夜的分界点,也进入不一样的风景。
在这九○年代的台北人眼中桃园就如同乡下一般;不只桃园,简直可以把台北市以外的地方全都称作「南部」。但我始终相信整个台北县市和桃园总有一天会变成一座巨大城市,绵密的交通网路将整个首都圈紧紧结合在一起,在玻璃管中飞驰的子弹列车直接从西门町通往中正机场只需十分鐘。想像中的未来总是充满科幻味。
想像中的二十一世纪的我会是甚么模样呢………
好不容易终于到了景美,风景又转换成大片的住宅区;愈往郊区方向前进住宅的密度渐低,在经过一所市立小学后沿路都是高墙深院,每一户都相隔大段距离。我在一处丁字路口右转进入私人道路。
不需要停车,只需放慢速度向站在坡道中央的黑衣男子挥手。黑衣人见状立刻跑进路旁岗哨,随即开啟了闸门。
蜿蜒向上的坡道两旁种植了繁茂的无花果树,颇有地中海风情。据说宅邸的男主人为了抚慰女主人的思乡之情,特地派人前去女主人故乡的法国南部取得树苗。记得高中课本有一句:「橘踰淮而北为枳。」相同种子在台北的土地上长出来的无花果树大概与法国南部不同吧?更何况女主人虽然是法裔,但与其说法国她真正的故乡其实是一个名叫蒙地欧(manteo)的美国小镇,男主人比谁都清楚。反正这人的不讲究也不限于这种小事,计较起来就没完了。
坡道的尽头是一座中国南方式样的大宅(与法式果园摆在一起,不讲究的另一个例证)。我在拱型牌坊前下车时另一个黑衣人接手将车开走。这宅邸的工人男的一律穿黑色唐服,女的则穿花俏的欧式女僕装,更突显男主人的怪异情趣。
虽说是「黎家」大院,住在这儿姓黎的只有两人,其馀几十个都是工人。经常有许多亲戚进出往来但他们不住在这儿,对我来说他们都是外人,可在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