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中欧贸易周。”
欧洲本土参展企业确实太少了, 多数同志都同意尽快通过媒体扩大贸易周的知名度。
但是广告内容又成了大家争执不下的焦点。
难得能在欧洲的各大媒体上给本国企业打广告,同志们都想别出心裁, 弄点有民族特色,让人印象深刻的。
什么大熊猫啦,瓷器啦,京剧脸谱啦,丝绸啦, 凡是具有中华特色的都被提溜出来细数了一遍。
新闻口的刘正民及时提醒:“咱们还是尽量精简,挑一两样进行点缀就可以了!”
狄思科问:“刘哥, 不能全都用上嘛?”
他觉得大家提的这些都算有特色,而且代表团里的轻工和纺织企业,也确实生产这些产品。
当然,大熊猫是不卖的,但他们有大熊猫玩具。
“版面有限,”刘正民比了一个豆腐块的大小,“那么多东西装不下!”
狄思科哭笑不得道:“既然要在外国报纸上打广告了,咱能不能豪气一回,包下所有广告版面啊?”
连他家于童都舍得包下整版打广告,这回轮到国家出手,那必然得更有魄力呀!
侯组长犹豫道:“买下报纸的所有版面,那太张扬了吧?”
“张扬好呀!”狄思科笑着说,“很多外国人的性格都很张扬,咱们要是谦虚了,他们反而认为咱没实力。国内四大产业公司联手在欧洲打广告,当然要彰显实力呀,多买几个版面显得咱多豪气!”
打广告最怕没记忆点,虽然买下所有广告版面的行为有点土豪,但土豪也算特色。
最起码能被人记住。
孙主任计算了一下说:“一份报纸的所有广告版面加在一起在三到六版,咱们根本用不完……”
“这次来了上百家企业呢!光是介绍这些企业信息,就能用掉两版。那些有民族特色的商品照片也可以放上去,而且外国友人都喜欢大熊猫,西德法国英国都有咱们赠送的熊猫,咱们完全可以给大熊猫的相片单独留一个版面,让读者看到图片就能联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