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p;一个厨师仔细观察了下濮落的举动,然后他学着濮落的模样,将画纸夹在手指之间,然后用另一只手拍了自己的手腕四下。
啪,啪,啪,啪。
鼓掌完成,他重新将画纸用双手捏住,他捏得紧紧的,带着生怕它掉落,又生怕自己撕碎的谨慎。
就在他将这一系列动作完成后,他听到身边同样的鼓掌声,也是四下,也是熟悉的节奏。
是他的朋友峰峰,他学着他的样子完成了鼓掌。
零碎的掌声逐渐连成片,有样学样的,厨师们都用这种方法完成了给自己鼓掌这个重要的任务。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有点想要多拍几下。
他们时而奇趣时而静谧的脑海中出现了这个念头。
那,就多拍几下吧。
指令被通过,他们第一次拍打了超过四下的鼓掌。
他们并不觉得这一举动有什么,他们现在所有的精神都集中在了手里小小的铅画纸上,完全没注意台下的父母已经红了眼睛。
这个普通孩子中最寻常的“模仿”行为和打破规律的举动,对于这些孤独症患者来说就像是高山一样。
孤独症患者,尤其是他们这些“非天才”类的患者的理解能力都不太行,在之前康复学习的时候,一个单纯的模仿动作需要老师重复许多遍的拆解,由家长指引、时时提醒、多次反复才能做得像样,即便这次能够做出来,也不代表他们能够将动作本身和行为对应上。
而现在,那个鼓掌的动作却是厨师们在几分钟乃至于几秒钟就模仿成功的。
从他们将那个动作是鼓掌,对应到那个姿势是有好处的、自己也能那么做,再到将小濮老师的动作一一拆解模仿和重组完成,只用了很短暂的时间,短暂到家长们在那一瞬间都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直到第一个家长哭了出来,他们才醒悟。
这个举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的孩子正在变好,他正在恢复思考和行为能力,他们的眼睛也在看到更多的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