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为了让骆恺南不再为这个小小的生日费神,詹子延托故称,自己要回房间改稿,骆恺南便去电脑前忙活工作了。
其实他的书稿已经差不多定下,编辑正在审,没问题的话,过两个月应该就能批下书号出版。
听着隔壁房间传来的键盘敲击声,詹子延莫名地安心,竟然当作了催眠曲,不知不觉中,趴在桌上睡着了。
醒的时候,他身在床上,窗外的高楼染了一层金黄。
骆恺南坐在他原本的位子,专心读他的书稿。
里面大多是哲思探讨,为了让普通读者也能读懂,他添加了许多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悟,有些其实并不想被骆恺南看到,因为很不体面。
但既然是出版书,早晚会被看到的,只是提早了而已。
“醒了?这段是什么意思?”骆恺南念了出来,“‘我14岁那年,人生发生了巨大转折,导致我后来不得不独自踏上漫漫求学路,种种艰辛,不再赘述。’”
幸好,写得隐晦,有“解释”的余地。
詹子延平静地回复:“就是我父母不愿供我继续读书那件事,你知道的。”
骆恺南的目光落回书稿上,看向紧随其后的那段话:
「犹记得,那时我不知从哪儿看来一句话,始终激励着我:‘人和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后来我才知道,这句话出自《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我也由此与哲学结缘……」
十四岁。
通常来说,在读初二。
而詹子延在叶建豪的饭店里说的是,初中毕业后,父母不想继续供他读高中,所以去打暑期工,那会儿应该是十五岁。
时间似乎对不上。
不过也有可能是詹子延读书早,这种情况也不稀奇。
骆恺南没多想,合上书稿,塞回桌上的小书架里,问:“想出去吃晚饭了吗?”
詹子延点头:“去吧。”
&e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