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正这是要拿她来做标尺,真给多了,后头的也别继续了,还遭人眼红。
想了想,她说了个比较合理的数字:
“爹,咱们分家时候除了破屋啥也没有,卖泥螺的钱,置办了点家当,又买了些粮。如今剩下五两银子,咱们的水稻也种上了,秋天就能收成了。这五两银子,就都捐了吧。”
“这...”
里正不明所以,见这父女俩当真要捐出全部家当,吓的连忙阻拦:
“五两太多了,绣丫头,这过日子手里怎么能没点结余呢。听伯伯的,二两就行!”
成绣还要劝,便听到一旁猴三儿的声音传来:
“五两,不多。哎,我说,是不是这银子捐赠的越多,回头名字就越靠上啊。”
见里正点头后,猴三儿整个乐不可支:“好,好,咱从小就没个好名声的。今儿啊,就是豁出去了,也要在祠堂的碑上,留个靠前的名字。”
说罢,一拍胸脯,俨然一副财大气粗的姿态:
“八两!我出了!”
猴三儿的话一出,人群顿时沸腾了。
要知道,这猴三儿做泥螺生意满打满算也不过就数月,撑死也就赚了两三两银子。这八两,只怕是要拿出全部家当了。
可更多的人却觉得,区区几两银子,只要地还在,泥螺生意又这么好,几个月就赚回来了。可这碑文却不是常有的事,这么露脸,就是勒紧裤腰带砸锅卖铁,也得上啊。
于是乎,一大群人纷纷往里正这里簇拥,你三两我五两,一时间,人山人海,久久不得停息。
眼看预计的场面已经做起来,甚至比原先设想的还要热闹。成绣跟成贵说了一声,悄悄的溜走去看自己的稻花鱼了。
回去路上,林氏一个劲儿的埋怨成贵:
“家里的银子都是绣绣辛辛苦苦赚下的,你不该不跟她商量就的捐出去的。”
她始终是怕委屈了孩子,毕竟她曾经被成老太那种大家长的思想压榨了那么多年, 不希望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