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不景气,再不合力专攻高精尖、高利润的领域,反而把资源放在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合格的船厂,那对整个船舶行业的发展都是无益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船舶系统上下都热烈欢迎这一变革。
谁都知道,手下越多的领导越有排场,整个系统都是大船厂,一个个有底蕴有历史有钱有门路,那到底该谁指挥谁?
荣光厂眼下就属于拿不出手的那类船厂,虽说宋仁发这个厂长能搅和,可没有强势的产品,他再能闹也没用。
在省船舶公司的计划里,荣光船厂需要调整经营方式和经营路线,对厂子来说,经历这一过程或许艰难,但荣光厂账目上还有钱,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比一些开工都开不了的厂境况还是好一些的。
可谁也没料到,宋仁发居然拿这笔钱去造导弹艇了。
哪怕他再造几艘鱼雷艇也行啊,导弹艇这东西,海军那边都不是所有队伍都能配上。
荣光厂没技术没人才,拿什么造?
领导思索片刻,想着给宋仁发一个机会,就问他:你们造导弹艇,图纸哪来的,请的哪里的专家?
宋仁发一句自己设计刚冒出来,领导就想拿桌上的玻璃杯砸自己的脑袋。
好在南江厂的专家这一句挽救了他一把,还知道请专家,这宋仁发终究没有蠢到家。
然而下一刻,宋仁发对专家的描述就让领导低下去的血压再次飙升。
20多岁的专家,才从海城交大毕业不久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敢想敢干啊!
可宋仁发居然还在振振有词,强调自家荣光厂已经把导弹艇造出来了。
领导:
半晌,他忍不住问宋仁发:这事海军那边知道吗?
宋仁发在荣光厂是英雄豪杰,在领导面前却能屈能伸,这是他干了多年厂长的不二法门。
他很诚实地摇了摇头。
不知道还好,这事还有得救。
就是宋仁发得受点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