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荆反复询问过侍童和老鸨,他们的口供大同小异,不大可能说谎,又反复询问了当初藏尸的李英,藏尸地点也不会出错。
尸袋里包裹的并非尸体,而是一具大小重量与成人相仿的木制人偶。人偶穿着件素袍和一方素绢,打扮如同书生模样。衣衫里还藏着一块绢布,上面写满了字,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侍童口口声声说见了鬼,见到的也许就是假死的嫣儿。
嫣儿是两月前来到栖凤楼的,以表演歌舞营生,因为容貌娉婷清丽,也受不少娼客追捧。韩琰也是嫣儿的常客之一,出价也高,甚至将她视作红颜知己,让卖艺不卖身的嫣儿为他破例。然而韩琰家风甚严,那侍童不敢告诉他的父亲陈远,只好帮他隐藏此事,每回都是偷偷来此地,不敢声张。
嫣儿不识诗书,却很崇拜韩琰的学识,也学着他认字念书,时常拿他写的诗书文章出来品读。
韩琰当初凭着一篇策论夺得会元,朝会上甚至得到皇帝称赞。会试后贡院会选取优秀闱墨刊印成册发行,其中那篇得分最高的《安民疏》刊发后,在京城流传甚广。
绢布上的文字正是韩琰的那篇《安民疏》,而且字迹娟秀整齐多半,是找人专门誊抄过。
那日侍童躲进树林里,焚烧的绢布上也是写满了这篇文章。
一月前韩琰照常来了栖凤楼找嫣儿,半夜两人却起了争执,房里传来重物砸在地上的闷响。等韩琰慌慌张张跑出来时,侍童只见嫣儿倒在地上,双眼瞪着,口吐白沫,满身都是鲜血。
老鸨哪见过这等惨状,心知韩琰身份显赫,不敢声张,又害怕被人看见报官,便敲诈了韩琰一笔钱,找了两个杂工偷偷把嫣儿抬到后山树林里埋了。
“两个杂工?”陆随漫不经心问道。
“嗯,”楚荆仔细翻看挖出来的证物,想找出些蛛丝马迹,“一个叫李英,是他带路找到了‘尸体’,现在在一户人家中做杂工。另一个叫王二,是当时新来的短工,处理完尸体以后说是怕惹祸上身,嫌晦气就走了,还没有找到此人。”
陆随若有所思:“王二这名字取得倒是随便。”
楚荆点点头,说:“我托户部张尚书核查过京师登记在册的人口,名为王二的共三百八十二人,而且在京有家室,与韩琰并无交集。我怀疑是嫣儿联合这个化名为王二的人设局偷换了尸体,用人偶来伪装成假死。”
日渐西斜,落日将大地镀上一层金色,似乎努力在赶走冬日的阴冷。可表面越是光芒万丈,背面就越漆黑阴暗,不见光明。
风渐大了,陆随把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