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跟你们说呢!
“再有两日就月底了,除了发工钱,我还想给大伙儿分几个粽子。但这么多人,我家冬娘一个可包不过来。
“你们把手里的活计加紧一些,咱们初二或者初三抽出一天功夫,一起包粽子啊!一家不多,分上六个黏米蜜枣的,带回去给孩子们甜甜嘴巴。”
“哎呀,真的吗?”妇人们立刻高兴了,纷纷嚷起来。
“我可是有年头没吃粽子了。”
“我也是,还是那年进城有富贵人家在街边布施才得了一个,只吃了一口,其余都给孩子了。”
“黏米是不是要泡一泡啊,我没包过,但我一定好好学。”
人穷志短的时候,习俗也没那么重要了。
端午吃粽子,人人都知道,但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和银钱去准备粽子呢。
没想到邰家发工钱,还要发粽子,这个意外之喜彻底点燃了妇人们的热情。
这一下午,关于粽子和端午的话题就没停过。
邰继宗今日进城,已经买了半袋子黏米,再掺和半袋子普通白米,加上蜜枣,就是最普通又实惠的粽子了。
但杨丽华还盘算着,亲手包一些不一样的,预备送去闵家和伍家作节礼。
虽然两家富贵,都不差这一口粽子,但邰家却不能不表表心意。
闵家对邰家帮助很多,伍家先生更是用心教导永宁。
还有闵管事、算命的半仙儿等等一些有交情的亲朋,也要送一些,吃个热闹。
幸好,杨丽华出身南方,对端午的习俗最清楚,又心灵手巧。
她还找了布料,买了香料,抽空缝了不少的香包,绣了五福临门的帕子、荷包,各色绦子等等。
初三这日,妇人们就是手里的毛衣裤没有织完也都放了下来,兴匆匆聚集在前院学包粽子。
粽子叶是老爷子带着儿子孙女,踩着清晨的露珠子去很远的河套边采摘的芦苇叶子,翠绿宽大,带着淡淡的清香,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妇人们几乎都是第一次动手,包出来的成品都不算多漂亮,但自己吃也没那么讲究。
反倒因为她们彼此笑话,吵的院子内外都是翻了天一般,热闹极了。
老少爷们儿不好进院子里,就蹲在墙根儿,一边听着动静一边跟着笑。
日子真是许久没有这般安宁欢喜了,这才是生活。
这一刻,他们心里所有的彷徨和忐忑才彻底消失。
好似真的不必担心饿死或者冻死了,终于可以放心活着了!
杨丽华带着刘冬娘亲自动手,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