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者前行”。
在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她还在买新闻杂志,夹在教科书里偷偷看。这些遥远的文字,陪她度过一个又一个要苦读到后半夜两三点的夜晚,为她撑开一小片可供呼吸的水面。
这一年,她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叫《另一个北京》。
四万亿人民币投入到这片土地上,变成拔地而起的鸟巢、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变成早晚高峰时车后灯亮起时如一只只红眼野兽的城市环路,变成地铁奥运支线、机场线和 10 号线。
她是从高考大省里挣扎浮潜,一心考来北京读好大学的天之骄子,哪怕还没有确凿地收到录取通知书,她也知道自己的目标就算不是清北,也是 985、211。
从老家坐火车到北京站,上 2 号线,直达海淀。怎么走这条路线,已经在她心里排练了无数遍。
在她作为未来可期的年轻学子所向外和了解的北京之外,在光亮无法覆盖的角落,还有在垃圾堆里拾荒在立交桥洞下安营扎寨的流浪汉,在地下通道生活和卖唱的追梦歌手,为了省钱在地下室和隔断间里居住的年轻北漂。
这令宋倪尤为动容。
除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在宋倪心里也代表着新闻中心。她努力求学十二载,目标就是来到这里,做记者,用她的眼睛和笔尖去探寻真实。
她的运气差了一点,高考失利,最终与目标院校失之交臂,成绩只能够得上这所以理工科闻名的 985 大学的文科专业。
闭门不出,眼睛哭肿到只剩一条缝,她最终还是决定不复读。
但来到这儿,还是带着怨气的。尤其是在见到林霁予之后。
宋倪看过林霁予的人人网主页。唯一使用文字的地方是上传照片时的文案,直白赤裸得令她头皮发麻。
林霁予开来学校的那辆法拉利,是她 18 岁生日礼物。她捧着一束鲜花,站在线条和颜色都无以伦比的跑车旁边,穿着高跟鞋的双脚在身前交叉—据说是因为这样的姿势会显得腿更长,歪着头笑得无比甜蜜,仿佛一辈子没有过任何心事一般。配文是“谢谢爸爸送的大玩具,祝我 18 岁生日快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