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的情况,所以他也很关注这个。
【你要硬这么说也可以。】陈曦耸了耸肩,【蝗灾的出现,干旱有很大的原因。
因为干旱的环境非常适合蝗虫的孵化。
但是如果因为这个就束手就擒,任由蝗虫泛滥,那么这个天灾就会变成更大的人祸。
过往的君王和百姓都觉得这是天灾,蝗虫算是天上的使者,不敢动什么。
可是姚崇不这么觉得,在开元四年时候,山东地区发生蝗灾。
百姓只知设祭膜拜,却不敢捕杀蝗虫,任由蝗虫嚼食禾苗。
是姚崇上奏,希望灭除蝗虫。
当时的朝廷沸腾,却都认为蝗虫不宜捕杀,甚至连李隆基对此都犹豫不决。】
【姚崇对此表示:这帮儒生不知道变通,迂腐不化。
古时曾有蝗灾,只因不肯捕杀,以致发生饥荒,百姓相食。
现在飞蝗遍地,蝗虫泛滥,河南河北家无宿粮,若无收获则百姓流离,关乎国家安危。
灭蝗即使不能尽灭,也比留下来形成灾患为好!
就这样,李隆基被说服了。
但是说服一个李隆基还是有些不够,姚崇又对百官表示:如今蝗虫可以驱除,若任其成灾,粮食将被食尽,到时百姓怎么办?
灭蝗救人,如果天降灾殃,有我姚崇承担,绝不会推诿给其他人!】
【就这样,在姚崇的坚持下,治蝗灭蝗运动还是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而这段时间蝗灾的危害被减小到最低限度,虽然连年蝗灾,也没造成大面积的饥荒。
只不过姚崇太能干了,作为一个救时之相,他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便将大唐帝国给从混乱之中拯救了出来。
但是前面我也说了,李隆基对待宰相的态度,其实跟汉武帝刘彻有点像。
说的不好听点,那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李隆基和刘彻对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