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什么关系呢?
好事那肯定有他们的参与,坏事那就是他们劝不住。
文臣们的思路就是这样的。
只是他们劝说赵匡胤的话还没说出来,就被赵匡胤打断了。
“朕意已决,日后的国策需要有着相应的调整了。诸位回去好好考虑考虑。”
这话说完,那就是没什么转圜的余地了。
众人虽然不满,却也没好说什么。
“还有,我大宋的天幕说完,百姓必然动荡。”
说到这里的时候,赵匡胤叹了口气:“你们好好想想,朕要如何平复百姓的怨念,让百姓对我大宋有信心。”
众臣:“……”
这个问题未免有些太难了。
从天幕透露的内容来看,百姓后期受到的苦楚可太多了,那不是一星半点的。
如果不处理好的话,百姓可是会一直生活在惶恐之中。
大宋现在建立才多久,根本人心不稳,只要这个时候有人借着天幕的风来起义,那后果,赵匡胤不堪设想。
他现在对自己这个弟弟是恨到了极点。
一来他居然有想要杀了自己取而代之的心,不管历史上他是如何做的,那灯影斧声赵匡胤可不觉得是假的,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二来赵匡胤也并没有将皇位传回给自己这一脉,反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子子孙孙传下去了。那他折腾了半天的杯酒释兵权还有什么意义?不还是给他人做嫁衣吗?
三来就是赵光义自己和他的子孙们也实在是不争气。
好像是把大宋治理的蒸蒸日上了,但是军备不修,在别国看来那就是个自己养自己的肥羊,饿了随时随地可以过来打个秋风什么的。
如果他真的把大宋治理出了盛唐时期的盛况,赵匡胤多少还能自我安慰一点。
这个皇帝虽然不是自己选的,可起码也没给他们老赵家丢人。
可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