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宣传点,都在中都大学几个就餐人数较多的学生食堂对面。
张凌歌和几个女生,在离食堂大门口十来米的地方找了几棵树,挂好三条横幅,其中一幅横幅还特意遮挡了一条言辞下流的标语。她们按照几个主题,在横幅下分别挂上大幅宣传页和宣传画。
这些主题有:
“三八劳动妇女节”的来历;
“从甲骨文,看当时的妇女形象”;
“华夏古代妇女的贡献”;
“华夏近现代妇女的贡献”
“妇女运动与科技革命的关系”;
“雌激素和月经是大自然对女性的馈赠”;
“繁体字‘妇’等于‘服’吗”;
“‘妇’扫天下,‘妇’推大山”;
……
在摊位的条案上,放着印有宣传张主要内容的小册子,和一大摞调查表。调查表的内容是:你认为三八节应该用妇女来称呼所有女性吗?你更喜欢“三八劳动妇女节”、“三八劳动女性节”还是“三七/三八女生节或三七/三八女神节”?
原来早在1857年的3月8日,亚米国新乡的纺织女工就为了抗议恶劣的工作环境和极低的工资,走上了街头。她们的抗议活动,不仅促成了亚米国第一个工会组织的诞生,也成为第一波女权运动的肇始。
“160年前的事了!”一名华清大学的女生,端着饭碗,一边吃一边默念着大幅宣传页上的文字,“1857年就有三八活动;1908年,亚米国妇女就走上街头,为妇女选举权呼吁……”
另一个女生站在旁边的宣传页前,对同伴说道,“我看过许慎的《说文》。原来他说的全是错的啊?其实在甲骨文中,“妇”是特指有身份的女官。殷商诸“妇”可以领兵出征、参与祭祀、整治甲骨、负责农事……跟东汉许慎或班昭笔下只能“持帚洒扫”的“妇”有很大的差异。还有这个妇好。她可真厉害。”
“还不光是这个呢,”同伴指着另一张宣传页说,“原来‘姓即女生’,就是‘生母’的意思。姓为女性专用,男性是不能用的。所以华夏最早的姓,都是带女字部首或偏旁的。像上面写的华夏八大姓:姜姓、姬姓、嬴姓、姚姓,还有姒、妘、妫、姞……所以孩子都应该和母亲姓,而不应该和父亲姓,是吗?”
在另一边,张凌歌正指着甲骨文的“帝”字,向同学解释到,“在甲骨文里,‘帝’为本初之意,通‘蒂’,有‘女阴’的含义。据考证,是母系社会女性部落首领的称号;在卜辞中,则可能指的是女巫。按照华夏传说的时间来看,‘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