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花滑环境和现在截然不同。
那时男选手的配置大多是三周套组,注重艺术美感大于技术难度,陈岐以飘逸、挺拔的东方美感在冰场上独树一帜,点亮诸多裁判的视线,这才让他成为了国内花滑男单传奇。
现在则是技术的时代。
跳跃能力凌驾于表现力之上,再完美的表演都必须有三个、四个甚至更多四周跳作为基础,否则技术分会直接被拉开,这时各国不同的训练水平就拉开了选手层次,花滑强国比如俄罗斯,有更好的批量训练出高难度四周跳苗子的方法。
至于国内,像4f(后内点冰四周)这个跳跃,历数国家队所有选手,能跳的就只有邓畅一个人,那就没有人可以教他。
要想提升技术就只能靠外训,也就是出国训练,但这也要对方愿意。
都是竞争对手,机会可遇不可求。
再不然就是靠天赋,比如邓畅,比如路西。
再靠这些天才选手摸索出来的经验,一点点形成国家队的训练体系。
所以说,国内男单技术上落后国外,邓畅现在面临的竞争环境,自然比陈岐那会儿要大上许多。
比如说世界排名前三那三位,来自三个花滑强国,各有风格,再加上浅野昴他们这些新生代,个顶个的能打。
虽然国家队对邓畅寄予厚望,但也没把目标提的太高,他们希望邓畅能够拿下一块分站赛的奖牌,最好两块,但也不敢想的太多。
但是也有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