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了很多之后,强调道:“还需要几套字体不同的活字,你们抽时间进行刻录就行,这样一来,就可以一边印刷,一边排版了。”
搞研究就是这样,一边研究,一边推翻,再研究,再推翻。
直到在市场上站稳跟脚,再进行商品迭代。
印刷机1.0版即将上市,他要让古人知道什么叫风卷残云般的收割韭菜。
工人们这边印好之后,转入下一道工序,切割。
把纸张切割成32开本大小,就进入了装订程序。
全手工装订,虽然比较慢,在前期市场需求没那么大的情况下,可以供应市场需求。
等市场需求开始加大之后,可以利用涨价的形式遏制发展,为扩大生产规模赢得时间。
三天的时间整整赶制出了三千本唐诗集,每本有二十首到一百首不等的诗词。
当然价钱也不等。
二十首的暂定价为一两一本,四十首的定价为二两,六十首的三两,以此类推,一百首的一本书为五两。
这是天价。
不过,为了学的知识,方卓相信很多人会为了知识买单。
同时书店还销售白纸,一百张一两银子,很良心的价格。
同时在书店还打出了全国招加盟商的口号,只要一万两,终身三折拿货。
并且在当地设厂,提供技术人员,包教包会。
开业前三天,方卓已经在县中心广场开始造势,打出的广告也很吸引人。
扔掉竹简,书写人生。
方卓让家里的闲人全部上街宣传,搞得像后世的战时的游街队伍。
每人手上举着一个纸条子,写上标语,游街示众。
对于新奇的玩意儿,唐朝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即便他们不评价,纸的出现,能推动社会进步,高人自然能看得懂。
只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书写习惯让他们本身很排斥新鲜事物的出现。
他们也知道一本书能写下一车竹简的字,而且方便携带,交流起来也很容易。
写毛笔字也不用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