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对自己的攻击,这可就得不偿失了。张学良跟日本人有国仇家恨,但是心中却始终清醒,日本人对东北的野心是多么炽烈,自己现在可决不能给日本人以口实,让他们在东北制造事端。要是他们把山东的手段用到东北身上,张学良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处理,抵抗日本吗?肯定打不过。有打得过的。比如联省军,但是那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请求支援吗,他们进东北容易,出东北可就难了。
所以东北军宁可忍受国人的责难。国人的责难动摇不了东北军的根基,可是日本人的入侵却会让东北军内外交困,他爹是死了,可留下这份基业,不能在他张学良手里丢了。自己不是不想打日本,而且是迟早要打的,但是却必须是东北军自己打,不能靠着别人来。必须自强才有出路,这是张学良的想法。
联省呢,在海陆上跟日本人双线作战,尽管占据优势,可是压力也是很大的。
联省的经济规模根本就无法维持长期的大规模战争,尤其是海战所消耗的资源比陆战还要高一个层级,粮食弹药还好说,可这燃油根本就不能自给自足,自从对日作战开始后,国际社会尽管没有应日本的要求对中国进行制裁,但是各主要国家都宣布了中立态度,尤其是美国,作为联省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他们切断对联省的石油供应,可是切中了要害。以联省的燃油储备,根本就无法维持三个月以上的高强度作战的。
同时战争对经济的破坏也是相当厉害的,开战以来,钦州和北海港口停泊的外籍船只就离开了一大半,严重影响了联省物资的出口,大量的工厂不得不减少产量。好在这时候社会各界都对战争表明了极大的支持态度,工厂停工但不裁员,工人减薪却不闹事。要是换做美帝的国情,到是真会给赵泽勇造成很大的困扰,一旦跟别国打仗,美国工人一旦受到影响,就开始闹事,上街游行,逼迫政府,不管是朝鲜战争,还是越南战争,美国人都这德行,要不是美帝底子厚实还真是撑不住。
所以赵泽勇是有今早结束军事行动的期望,海战一时半刻还无法结束,那就只能从陆战想办法,相比海军,联省在山东可以说优势更大。随时可以调派更多的军队过去,武器弹药根本不缺,当地老百姓也都支持,天时地利人和基本上都不赖,战斗力也不差,这样都打不赢,才见了鬼了。
所以李宗仁很快就收到命令,要他加快山东战役的进程。
此时李宗仁才刚刚突破日本人的第一道阵地。日本人继承了德国人的防御设施,相当的难对付。轰炸、炮击,最后是出动了装甲部队才拿下了日本人防守的第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